富农优配APP 沉默3天后,印部长公开表态,一旦美方制裁普京,印度就换俄石油_俄罗斯_与美国_进口

俄乌停火谈判迟迟未能取得实质进展,连特朗普都显得有些焦急,转而对普京态度大变,公开威胁要对俄罗斯实施额外关税。虽然特朗普的矛头直指俄罗斯,但受影响最深的却是印度……
7月17日,面对特朗普提出的“二级制裁”威胁,印度石油部长哈迪普淡然回应:“我完全不担心,如果发生什么,我们自有应对之策。”这看似轻松的一句话背后,其实藏着印度提前布局的能源安全战略。印度声称已经准备好,将目前占其原油进口35%的俄罗斯石油,迅速替换为来自40多个国家的能源供应。
然而,印度如此自信,内心是否真如表面那般从容?
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印度凭借敏锐的商业判断抓住了抄底俄罗斯能源的机会。2022年,俄罗斯原油在印度进口总量中的比例从战前不足2%骤升至35%。与此同时,乌拉尔原油相较于布伦特原油的折扣一度高达每桶30美元,这让印度的炼油企业大赚特赚。
展开剩余83%这些低价原油不仅有效抑制了印度国内的通货膨胀,还通过精炼加工后转销欧洲,赚取了丰厚的差价,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商业盈利闭环。
然而,利益的天平开始发生倾斜。到2025年,俄罗斯原油的折扣已大幅收窄至每桶仅1.7美元,几乎与国际市场价持平。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俄罗斯因战争导致的炼油厂受损限制了出口;西方制裁推高了运输和保险费用;印度私营企业与俄方签订了长期合同,锁定了供应。
更为棘手的是,印度试图用卢比结算俄油交易,然而俄罗斯手中的巨额卢比资金却难以有效使用,甚至被俄媒嘲讽为“空手套白狼”。7月14日,当特朗普发出“50天内停火否则对俄油进口国征收100%关税”的通牒时,印度曾经看似丰厚的利益红利瞬间变成了烫手山芋。
面对美国的压力,印度石油部长普里亮出底牌,将供应商名单从27国扩展到40国。这份名单堪称全球能源的“备份硬盘”。
其中包括南美新兴产油国圭亚那,日产油量达64万桶,成本仅28美元/桶的低价油正通过信实工业进入印度市场。巴西作为深海采油强国,在盐下层油田项目支持下,印度国有石油企业参与多块油田开发并铺设了直达运输通道。加拿大这个油砂巨头虽然面临运输瓶颈,但印度通过与美国联合炼化项目建立了间接输送渠道。传统中东盟友沙特、阿联酋和伊拉克依然保持36%的进口份额,且最近签订了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
此外,印度的战略石油储备也成为重要保障。印度原油及成品油储备已覆盖74天消费量,其中战略石油储备占9.5天用量。官员甚至宣称:“如果必要,俄罗斯油占比可以迅速降至2%以下。”
但现实情况远不如数据般乐观。信实工业的炼油厂专门设计来加工俄罗斯油,改用中东轻质油需停机调整设备,每月因此增加成本1.5亿美元;如果整个行业转变油源,成品油零售价可能上涨5%,直接引爆通胀压力。
印度看似强硬的表态,实际上是精心计算后的风险控制。
2025年印度对美国出口额高达1000亿美元,如果遭遇100%的关税打击,经济将遭受重创。这种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迫使印度在美俄两大国之间如履薄冰。
军事方面,美制武器在印度军队中的占比从2020年的18%降至12%,法国制造的战机和俄罗斯防空系统依旧是其优先选择;外交上,印度拒绝加入美国主导的红海护航联盟,但在联合国关于俄罗斯的多项决议中频频弃权。
尽管哈迪普宣称“可以放弃俄油”,但印度并未真正切断与俄罗斯的合作。印度炼油企业私下通过影子船队和人民币结算体系继续维持俄油进口,同时积极游说美国,争取“制裁豁免”,以“多元化供应”名义换取宽松条件。
印度在美俄之间采取“战略模糊”政策,一方面加入美日印澳“四方机制”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在俄罗斯问题上拒绝完全倒向西方。这种摇摆不定恰恰凸显了印度追求最大利益的核心诉求:绝不在大国博弈中牺牲自身利益。
印方一边声称替换俄油,另一方面5月进口的俄罗斯动力煤却激增1.5倍;莫迪拒绝出席上合峰会,回避与中国妥协的嫌疑,却依旧坚持访俄进行安全合作,激怒美国;印度拖延表态使得美俄两国竞相拉拢印度,争相提供优惠条件。
正如印度学者坦言:“我们既不是美国的盟友,也不是敌人。”这种策略性模糊,恰恰暴露了印度立场的脆弱。
更令印度愤慨的是西方的“双重标准”:欧盟2024年预计花费219亿欧元购买俄罗斯能源,甚至比其援助乌克兰的支出多出32亿欧元;北约成员土耳其去年仍按常规进口1.2亿吨俄罗斯石油产品。对此,印度外交部发言人直言不讳:“满足国民能源需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特别警惕某些国家的‘双重标准’。”
印度的摇摆立刻引发更广泛的连锁反应……
俄罗斯加快“向东转”步伐,向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提供折扣油,并积极谈判长期液化天然气合同。虽然无法完全弥补中印市场缺口,但为俄罗斯提供了缓冲。
中国则深化本币结算机制,区别于印度的口头强硬,中国通过人民币-卢布结算体系和多元化渠道稳固了能源合作,明确表示“不受第三方干扰”。
美国则面临潜在反噬风险。若俄罗斯原油大规模退出市场,全球油价将波动,可能推高美国国内通胀,影响特朗普政府的经济表现。
这场博弈揭示了单边制裁的结构性矛盾。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2024年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依然高达1100亿美元,其中70%流向中印两国。欧洲则通过印度炼厂间接购买俄油,形成“洗油”游戏,使制裁形同虚设。当印度谈及可能重启中俄印三边合作机制时,西方主导的能源秩序已显现裂痕。
印度石油部长那句“不担心”的宣言,本质上是一场高风险的地缘政治演出。表面上,40国供应网络和生物燃料计划构筑起坚实防线,但炼油设备与俄油的深度绑定、霍尔木兹海峡运输风险、以及美印千亿美元贸易潜在损失,令所谓“随时切换”的承诺难以兑现。
特朗普的“50天通牒”看似强硬,其实暴露了美国孤立俄罗斯的无力。印度的“轻松宣言”表面坚决,实则在经济利益与地缘风险间小心翼翼。当霸权逻辑遭遇务实生存需求,制裁的利剑最终可能反噬自身。
这场围绕石油的暗战远未结束,中俄稳步推进去美元化,印度在转口贸易中默默获利,而美国境内油价达到每升3美元,民众开始质疑:究竟谁在为这场“正义制裁”买单?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涨啦配资APP下载 恒生电子:7月17日融券卖出9400股,融资融券余额33.46亿元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