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仓配资平台 1950年,王玮认出军校学员是八路军老团长,为何逮捕审查后枪毙?

1950年的某一天,西南军政大学政治教育科科长王玮像往常一样在忙碌着,突然在查看学员资料时,他发现有一名学员让他产生了一种熟悉的感觉。这种感觉引发了他心底那段痛苦回忆,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查一查这名学员,看看他是否真的是自己认识的人。
王玮把这名学员叫到办公室,学员的表情显得有些不安,而王玮的目光则一直紧盯着他。经过一番上下打量后,王玮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是不是刘子仁?”这名学员听到这个名字,明显愣了一下,但很快就摇头否认道:“你认错人了,我不叫刘子仁。”
然而,王玮的情绪却瞬间失控了。他怒火中烧,眼神变得凶狠,直盯着那名学员,严厉说道:“老团长,怎么不认识我了吗?我是你的司法科长呀,不要再装了,你就算化成灰我也能认出你。”听到这话,学员依旧试图辩解,但王玮根本不理会他的解释,直接将他逮捕,并将其移交给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得知此事后,吴芝圃震惊不已,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该学员押往开封,经审理后执行死刑。
展开剩余77%那么,刘子仁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王玮会这么愤怒地认出他?他为何会被迅速判死刑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得将时间追溯到1940年8月。
那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关键时刻,作为我党重要军事力量之一的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开辟广泛战线,除了要抵御日寇的扫荡外,还要防范国民党的暗中破坏。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新四军培养了大量的抗日游击队员,其中也有一个名叫耿蕴斋的人。
耿蕴斋的历史较为复杂。他早期加入了共产党,但在大革命失败后脱离了党组织,转投国民党,成为了国民党的区长。后来,西安事变爆发,他公开反蒋,并因此被国民党革职。抗战爆发后,耿蕴斋又组织了游击队,并重新归党,成为新四军的一员。然而,他深受国民党影响,军阀气息浓厚,生活作风腐化,思想封建,把旧有的军阀思维带入了新四军,给部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在1940年8月时,我党决定任命耿蕴斋为豫皖苏边区的保安司令员,这本是对他的一次提拔。然而,耿蕴斋不愿意放弃自己领导的三纵队,认为新四军削弱他的主力部队,是对他的剥削,甚至怀疑党中央有意架空他。此时,他产生了反叛的念头,于是开始联系新四军第六旅副旅长吴信容,两人商议策划叛乱。
吴信容是一个有野心的军官。在同一年,他本希望升任旅长,但没有成功,这让他心生怨恨,对党中央产生了反感,并开始产生叛变的思想。两人因志同道合而结成了同盟,共同策划反叛行动。
然而,他们低估了我党情报系统的能力。党中央很快派遣第六旅政委、保安司令部政委吴芝圃前去劝说这两人。党中央早有预案,如果劝说无效,还准备派遣第17团团长刘子仁,以宴请名义将他们扣留。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刘子仁竟也有二心。虽然他早已加入共产党,并且在团里的表现还不错,但实际上他一直与耿蕴斋等人勾结,怀有反叛思想。在接到党中央的命令后,他竟然提前将消息透露给耿蕴斋和吴信容,并与他们共谋对策。
这时,中央安排刘子仁的局反而被三人利用,他们密谋了一整天,准备反击。当天晚上,12月11日,情况突然发生变化,二营的士兵发动了变革,直接俘虏了政治处和二营的干部,许多同志不幸被捕,其中包括蔡永政委和周大灿副团长。
尽管一些同志拼命劝说看守的士兵放人,但对方冷冷地回答:“我是跟刘总队长(刘子仁)干的,他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情况越来越紧张,大家终于意识到刘子仁和耿蕴斋的叛变。
幸运的是,党内优秀的党员们在敌人压迫下成功反抗,抓住机会抢过武器,成功突围,打破了敌人的包围。然而,在这场战斗中,副团长周大灿、政治处主任糜云辉、特派员温治平和组织股股长盖卓如等十余位同志英勇牺牲。
与此同时,刘子仁的叛变行动在17团中进一步发酵,三营政委陈迎荣等人带着坏消息迅速赶到,然而7连已经被刘子仁控制,陈迎荣等人不幸牺牲。
党内上下都为刘子仁的叛变震惊愤怒。总部随即决定调动第5旅14团和第6旅16团,向叛军发起全面反攻。经过一昼夜的激烈战斗,刘子仁最终未能抵挡住,败北。
在这场战争中,吴芝圃和其他同志深入敌营,展开持久战。最终,刘子仁在多次战斗中败退,逃往四川。回顾这段历史,所有的党员对刘子仁的背叛深恶痛绝,尤其是当年在团部的成员,他们对他恨之入骨。
因此,当王玮在西南军政大学发现刘子仁时,他的愤怒难以抑制,立刻将其逮捕。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得知刘子仁的身份后,马上做出了决断,将他审判并执行死刑。
刘子仁的背叛不仅给党组织带来了严重损失,也导致了众多优秀共产党员的牺牲。而刘子仁最终因其叛国行径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彻底被历史抹去。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