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股票配资官网 山东只有三位开国中将,建国后,谁取得的成就更大?

山东省是中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但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当年参与红军的山东人相对较少。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来自山东的将军并不多。那时,山东没有元帅、大将,甚至连上将都没有,只有三位中将获得了荣誉,这三位中将分别是孔庆德、孙继先和刘兴元。
孔庆德将军
孔庆德将军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73代后裔。15岁时,他加入了国民党军陈调元的部队,并在1931年参加了起义,成为了红军的一员。在抗日战争期间,孔庆德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包括夜袭阳明堡、神头岭战斗以及百团大战等。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曾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副司令、第二野战军第58军军长、河南军区副司令等职务。
展开剩余76%新中国成立后,孔庆德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深造,毕业后担任了中南军区炮兵代司令。在1955年,武汉军区成立,孔庆德被任命为副司令,并在同年被授予开国中将。担任副司令期间,孔庆德不仅在军事领域做出了贡献,还兼任湖北省委书记、鄂豫两省三线建设总指挥。他主持了焦枝铁路、第二汽车制造厂等重要国家工程的建设。
在建设洛阳黄河大桥时,由于“闹革命”导致人手短缺,项目进度滞后,孔庆德果断下令,要求施工方在10个月内完成大桥的建设。尽管当时的负责人认为根本无法完成,孔庆德依然坚持并监督,最终项目提前完成,黄河大桥顺利建成。孔庆德将军以其坚决果敢和领导力,展现了无畏的精神和卓越的执行力。
孔庆德将军于1983年离休,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并于2010年9月29日在武汉去世,享年100岁。
孙继先将军
孙继先将军出生于山东曹县,与孔庆德将军同龄。孙继先早年在冯玉祥的部队服役,1931年,他参加了起义,成为红军战士。孙继先从小练就一身硬功夫,参加红军后,他多次亲自参加艰难的战斗。他在湘江突围战役中勇猛作战,手持大刀冲入敌阵,身负重伤,但仍然英勇无畏,直至大刀折断多次。
孙继先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强渡大渡河,他亲自带领17名勇士突破敌军的防线,为红军开辟了新的通道。建国后,孙继先担任了第7兵团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副司令。抗美援朝归国后,他被任命为第20训练基地司令,参与了大西北的“两弹一星”工程,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0年,孙继先被调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并在1982年离休。1990年4月,孙继先将军因病去世,享年80岁。
刘兴元将军
刘兴元将军是山东莒南人,早年在冯玉祥的部队服役,1931年加入了红军。与孔庆德和孙继先不同,刘兴元的军事生涯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文化素养较高,刘兴元早期担任了文书、秘书等职务,后期才逐步进入战斗岗位,担任了部队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刘兴元的职位逐渐上升,先后担任中南军区党委秘书长、干部部部长等职。1955年,广州军区成立后,刘兴元被任命为副政委,并被授予开国中将。在70年代,刘兴元的事业达到巅峰,他先后担任了广东省委第一书记、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四川省委第一书记等重要职务,还曾担任过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军事学院政委等职。
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将军因病去世,享年82岁。
总结
这三位将军在建国后各自都有出色的表现。孔庆德将军主持了鄂豫两省的三线建设,推动了国家重点项目的顺利进行;孙继先将军为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贡献巨大,特别是在大西北为核武器事业的后勤保障做出了关键贡献;而刘兴元将军则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成为中国军界的重要人物。
其中,刘兴元的职务和影响力最高,但孔庆德和孙继先也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卓越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位将军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是冯玉祥部队的成员,且在1931年加入了红军。他们的人生轨迹交织在一起,不仅是山东的骄傲,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发布于:天津市诚利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